近日,我市印发《泉州市环卫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意见》,通过建立资金兜底、动态监控、流程优化三大机制,确保环卫工人工资按时足额发放,防范环卫经费拨付滞后、拖欠风险,为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一、资金兜底:源头保障“有钱付”
针对各县(市、区)环卫经费来源不稳、缺口难补等问题,文件明确要求:
1.刚性预算编制:城管与财政部门联合测算年度经费,将环卫工人工资、运维等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,优先保障工资,明确县区政府兜底责任。
2.拓宽资金渠道:强化垃圾处理费、农村保洁费征收,实行“应收尽收、专款专用”,确保垃圾处理费收入有效补充财政投入。
二、动态监控:设立专户“防截留”
为杜绝环卫企业资金挪用,产生欠薪风险,强调加强监管手段:
1.工资专户全覆盖:环卫企业必须设立环卫工人工资专用账户,每月拨付资金的50%以上直入专户。劳务派遣模式则需建立二级子账户,确保工资与劳务费分离。
2.三级预警机制:
黄级:欠拨环卫工资1个月,县级城管部门发函督办;
橙级:欠拨环卫工资2个月,全县通报;
红级:连续3个月欠拨,全市通报并问责。
三、流程再造:月付机制“加速度”
简化审批环节,推行“环卫经费月付”制度:
1.城管、财政部门及乡镇(街道)协同合作,统筹省、市、县三级补助,按月拨付至企业;
2.市级补助上半年拨付比例达70%以上,支持区县优先保障一线需求,并将区县环卫经费拨付效率纳入年度考评,挂钩市级奖补资金分配。
四、责任落实:民生工程“守底线”
环卫工人工资保障为民生工程,明确部门协同责任,严禁推诿扯皮。同时要求公开监督渠道,接受社会监督,形成政府主导、企业履约、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